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众闭户,举国防。抖音上的这段文言独白感动了许多人,我把它借过来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头。
被新冠病毒围困家中的大半个月,人们陷入了海量信息持续不断的集中轰炸。这段时间,动脉网围绕全民防疫策划了多期相关选题,意图为读者提供必要的客观信息。随着复工日期迫近,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疫情中的商业世界大面积停摆,会给自己所在的行业带来如何冲击。某连锁餐饮店贷款发薪、某娱乐场所员工大规模遭解聘的消息传来,让这些思考中,多少夹杂着关于破产和失业的焦虑。
基于立足医疗健康,为读者提供一份尽量客观行业预判的考虑,时隔两年,我们决定重启VB群访谈,邀请行业大咖与读者进行即时在线交流。VB群访谈的首期活动中,我们邀请到海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余文心作为分享嘉宾。
余文心认为,疫情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冲击是一次性的,并不会影响原本趋势,医药行业可能是经济结构中受疫情影响最小的板块。疫情的发生发展让人们重新感受了健康的高度重要性,对全社会疾控体系提出更高要求,这或许会带来后续国家层面对大健康产业投入的持续加大。
以下是动脉网对余文心此次分享观点的整理:
疫情停业带来短期的行业波动
提供日常防护用品的医疗器械公司在疫情刺激下获得短期利好,是最显而易见的事情。行业中的许多相关上市公司停止春节休假,开动呼吸机、消毒液、口罩、氧气瓶、监护仪等当武汉面临医疗挤兑时出现较大市场缺口产线,完成生产后直接落地供应,拉动了业绩增长。
短期内,冲击不言而喻。首先,在各个细分行业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医疗服务行业。余文心从最近举行的上市公司策略会中了解到,医疗服务行业部分业务受疫情影响暂停,一些公司已经20多天没有收入,必然导致其第一季度业绩受影响。不过,由于医疗的刚需属性,医疗服务行业遭受的影响是一次性的,疫情只是滞后了一部分需求,相关公司需要做好后期患者大幅增长的应对准备。
其次,对于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如医疗设备制造厂商、CRO/CDMO等会有一定影响,如果预判2月复工,则意味着持续2~3周调整期。另一方面,对于医疗信息化企业,由于医院暂停接诊,短期可能会利空,但刚性需求下的长期利好趋势不会改变。
最后,疫情对于生物科技类型的公司影响相对更小。外界担心肿瘤药研发公司会碰到患者不入组的情况,但这种影响十分短暂,疫情结束后即可入组。
这些领域或获得长期利好
如果说这次疫情带来了创业机会,则主要来自线上,对于医疗或者非医疗行业都是如此。其中,互联网医疗、O2O医药电商的长期前景利好,最近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在港股表现都不错,因为在疫情中,全社会都开始更趋向于用线上方式解决日常需求。
余文心观察到,最近一些行业出现了线上线下资源重新配置。比如,线下餐饮停运后剩余的劳动力,部分被投入到线上交易产生的产品配送中。再如,在一些肿瘤新药销售中,快递停运造成用药需求缺口,药企发现患者成立群组购药中的机会,并管理起来,通过线上方式在危难时期做好用户服务,患者品牌粘性会增加,并且这种自发的微信群直接沟通购药探索可能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此外,余文心强调,一些公司虽然面临部分业务的暂停,但线上预约、检查、询问应适当考虑增加。
随着疫情渐趋结束,后续国家对于基层医疗的投入将加大,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一些地方医疗条件。比如,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县级人民医院投入、基层医疗信息化等。
线下方面,余文心认为分级诊疗和连锁药店可能从此次疫情中获益。疫情发生前,政府在分级诊疗方面做了大量投入,疫情的发生正好暴露出基层医疗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了改进需求。在新医改中,线下药店受到一定冲击,尤其是新一轮带量采购将药价极致压缩,市场部分投资者甚至对药店存在的必要性产生质疑。疫情中的实践表明,药店作为老百姓非常需要的一种医药业态,是大量日常医药品触达患者主要的载体,拥有极强生命力。
解读几个颇受关注的问题
此外,余文心与VB群访谈首期特源产业观察员、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及现场观众就近期行业中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进行了互动,本文提取其中精彩问答呈现如下:
李大韬:口罩短缺大概什么时间会得到缓解?一批大型企业临时转产口罩、防护服的生产,疫情结束后,这批新增产能如何退出?
余文心:对于口罩短缺,国家有部署。大年初一有基金公司希望向疫区捐赠物资,但发现十分困难,因为所有国内口罩公司都已经被政府接管,有的城市会定点分发,国家确实需要这种短期物资调配过程。有人认为,返工的最大问题在于是否能买到口罩。一些上市公司、基金会捐赠了口罩产线,增加产能的同时,减少口罩厂商疫情后产能退出的后顾之忧,提醒大家不要通过非正常渠道购买口罩。
李大韬:新冠肺炎特效药的研发,吉利德瑞德西韦在国内III期临床试验也引发了许多讨论,我们很想知道,国内CRO现在做的怎么样,未来是否会成长起来一批世界级的企业?
余文心:在瑞德西韦用户新冠肺炎治疗的临床试验中,迪安诊断作为第三方实验室,泰格作为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的CRO,公布了非常严谨的方案设计。临床试验数据要到4月中下旬才能公布,现在去讨论药效不现实。临床方案分为入组308位轻中症患者和入组452位重症患者的两个随机对照双盲实现,计划开始日期2月5日,轻中症患者的终止日期4月10日,重症患者4月3日。终点指标方面,对于轻中度患者,要考量临床用药后至少持续72小时的提问、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咳嗽环节等。今天(2月10日)有消息说已经治愈300多人,肯定是不对的。国家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如果有任何好消息出来,卫健委会第一时间公布。
不过,CRO公司走向世界肯定不光是瑞德西韦推动,而是整个药监系统与国际接轨,包括加入ICH、更多创新药公司在中国、美国上市等。
李大韬:国内IVD企业的反应速度如何。IVD做了很多事情,快速研发检测盒,但是检测盒的负面又是最多的。比如检测假阴性多,未拿证向C端用户销售。
余文心:检测试剂盒肯定需要时间。目前,不同标准下采用胶体金、PCR方法的灵敏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公司同时采用两种试剂进行检测。所有向医院销售的产品必须拿过证,灵敏度应该相对较高,海通慈善基金购买华大基因试剂盒捐赠到武汉同济医院,后者是首批拿证的6家公司之一。目前,有个别没拿证的产品在C端销售,但这并不是行业主流。
实际上,获得IVD相关产品资质需要开展较大规模临床试验,涉及巨大的资金和其他资源投入,我们认为企业在通过前期技术服务输出完成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可以在标准化的产品研发中投入更多。
观众:本次疫情是否有可能改变我国药物审批的某些环节?
余文心:从产业界反馈来看,目前整个药物审批比较公开、公正、公平以及快速,所以包括瑞德西韦在内的产品走紧急通道,提交伦理等速度非常快,这次疫情或许会促进药物审批制度改革,但是否对体系产生深远影响还需要观察。
观众:中国有多种原料药出口,疫情在短中期会否影响对外国的药物出口?对全球的医药产业链有什么影响?
余文心:国产原料药出口方面,目前还没有接到任何上市公司说影响了原料药出口订单。包括WHO也没有说要对中国的货物、产品禁运,现在受到比较严重影响的可能是汽车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产自中国武汉产,日本和美国的车企都很着急,但没有大的原料药公司在武汉,由于不能复工而受到影响。
在本文开篇摘取的文言独白末尾,作者写道:九州一心,月余,疫尽去,国泰民安。我们相信,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只是从庚子鼠年偷走了几个月时光,一切终将归于平常,动脉网愿为产业中所有理性的思考和行动发生,共同迎接山河无恙与人间皆安。
第二期VB群访谈,我们邀请到毕马威中国医疗保健业务主管合伙人姚凤娥,从全球角度阐述医疗人力危机现状及面对医疗缺口的六大举措。今晚8点,敬请关注
来源:动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