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以“加速预览”(accelerated preview)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一篇来自上海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研究人员们通过分析上海的326名确诊新冠病例,找到了和新冠疾病临床预后相关的一些预警因子。本研究有三名通讯作者,分别为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卢洪洲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陈赛娟院士与王升跃研究员。
论文指出,自新冠疫情爆发后,有一些问题迄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比如为何一些病例会出现危及生命的呼吸系统疾病,而大多数的病例却只是出现轻度的肺炎。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这支团队决定系统性地研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学特征、病毒基因组的变化、以及其他与疾病预后和流行病学相关的特征。
研究一共分析了1月20日到2月25日在上海的326名确诊感染者,他们被分为四组:第一组无症状,仅有5人;第二组出现轻症,占了绝大多数,为293人;第三组为重症,共12人;剩下16人为危重症。
从这些患者的样本中,研究人员们分离出了病毒,并对其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从这些基因组中,研究人员们选出了94个,与数据库中的另外221个病毒基因组进行组合,做进化树的分析。分析发现了两个主要的进化枝(clade),各自带有不同的特异性变异。这些结果表明上海的病例或有多个来源。
但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后,研究人员们发现,无论病毒株属于哪一个进化枝,都没有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带来显着的改变。
在病毒之外,研究人员们也分析了宿主因素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之前,人们曾观察到患者体内会出现淋巴细胞的减少,本研究也支持了这个观察。研究人员们指出,他们观察到了CD3+,CD4+和 CD8+ T淋巴细胞的显着减少,且随着疾病的加重,细胞数目呈现下降的趋势。
后续的分析也发现了与疾病相关的风险因子。除了淋巴细胞的减少之外,患者的基础疾病,患者的年龄,以及IL-6与IL-8这两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也会对预后产生影响。
在论文讨论环节的最后,科学家们总结指出,新冠病毒的不良预后与CD3+ T淋巴细胞的减少相关,而这又与IL-6和IL-8的细胞因子爆发相连。这一发现表明病毒因素和宿主因素在疾病发病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也强调了早期介入治疗的重要性。
来源: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