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张波课题组与华中农业大学赵凌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在狂犬病毒新型疫苗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EBioMedicine。论文题为A novel rabies vaccine based on infectious propagating particles derived from hybrid VEEV-Rabies replicon(《一种新型的基于VEEV载体的狂犬病毒重组病毒疫苗》)。
研究团队用狂犬病毒包膜G蛋白替换VEEV结构蛋白基因,构建的重组VEEV-RABV-G能够产生具有感染性、表达RABV-G蛋白的重组病毒。他们将重组病毒与狂犬减毒疫苗株LBNAR病毒纯化后进行电泳分析,发现VEEV-RABV-G仅含有RABV-G一种结构蛋白;二者感染细胞后释放的病毒颗粒形态不同,VEEV-RABV-G为球形颗粒,而LBNAR则是典型的子弹状形态,直接证明VEEV利用RABV-G包膜糖蛋白包装出了新的重组病毒颗粒(图1)。
为了验证VEEV-RABV-G重组病毒是否可作为减毒活疫苗,研究团队比较了相同剂量VEEV-RABV-G、狂犬病毒减毒活疫苗LBNAR和LBNSE颅内注射ICR小鼠后的体重变化和死亡率,发现VEEV-RABV-G感染与DMEM培养基对照组的表现一样,完全不会使小鼠发病和死亡,说明VEEV-RABV-G重组病毒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同时,他们发现低剂量病毒免疫小鼠时,VEEV-RABV-G比LBNAR诱导的中和抗体效价更高;而无论高剂量或低剂量免疫,VEEV-RABV-G都能够为小鼠提供更好的免疫保护率(图2)。
这些结果表明,VEEV-RABV-G重组病毒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低剂量、单次免疫即可为小鼠提供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狂犬病毒的新型减毒活疫苗。
来源:武汉病毒所 2020-06-12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