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看医界 2020-07-09
编辑|南星
7月8日,医政医管局官网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2019年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评估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在对1837家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83.7%的县级医院达到了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但仍有299家县级医院“成绩”不及格。
县医院成绩单:八成达标,299家不合格
2019年,国家卫健委通过网络数据直报、现场调研等多种形式对全国1837家县级综合医院2018年度的服务能力进行第三方评估。参评医院较2018年增加193家,覆盖率达97.8%。
对1837家县级医院数据分析显示:获得优秀的县级医院为581家,占比31.6%;良好502家,占比27.3%;合格455家,占比24.8%;不及格299家,占比16.3%。83.7%的县级医院达到了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达到良好及以上的县级医院占比较上年增加2.5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合格的299家医院,有222家(73.4%)集中在贫困地区。贫困县医院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的比例为72.3%,低于县级医院整体水平。
学科设置不均衡,两大科室成弱势
在具体学科上,通报显示,除病理科和精神科外,几乎所有县级医院的相关科室均可达到基本标准60%及以上的要求。
一级科室中,80%以上的县级医院内科、妇产科、儿科,90%以上的县级医院的急诊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和药剂科能够达到基本标准60%的要求;60%以上的县级医院妇产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药剂科达到推荐标准要求;但病理科和精神科相对较弱,达到基本标准要求的医院占比仅为41.5%和22.8%。
二级科室中,90%以上县级医院的产科、影像诊断科、心血管内科能够达到基本标准60%的要求;但胸外科和血液内科服务能力水平相对较低,达到基本标准要求的医院占比分别为52.0%和43.0%。
此外,通报显示,相比于其他专科,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传染科的设置率分别为78.4%、79.9%、84,8%,设置比例相对较低。同时,全国县级医院中设置精神科的比例为42.5%。虽然86.0%的县级医院设置病理科,但其服务临床能力相对较低,严重影响牵制相关科室发展。
四大突出问题亟需解决
《通报》指出了当前县级医院发展的四大突出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西部地区县级医院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正在逐步缩小与东、中部的差距,但目前仍差距较大,无论是科室设置还是人员分布,都呈现出东部优于中部优于西部的特点。除了地域差异,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内部差异也较大,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两级分化特点,东部地区更加明显。
(二)医疗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诊疗科室设置有待完善;二是部分科室能力薄弱;三是部分疾病诊疗和临床技术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贫困地区健康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通报显示,27.7%的贫困县医院未能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约5%的贫困县医院仅能达到不足20%的基本标准要求,其中耳鼻咽喉科、精神科、眼科、病理科等未能达到基本标准要求。
此外,县级医院人才短缺现象也很严重,《通报》指出,约四分之一的西部贫困县县级医院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不足34人、注册护士人数不足66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小于10人的县级医院占比分别约为10%和15%,西部地区贫困县医院人才匮乏、后继乏力的现象成为普遍现象。
(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不足。呼吸内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以及检验科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专科均存在不同程度设置缺失。其中,东部贫困县医院的感染和重症科室设置率相对更低,仅不到75%和62%,同时,应急处置能力不够。
卫健委:加大基层投入,强化人才培养
国家卫健委称,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着力补齐专科能力短板,在满足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需求的基础上提升急危重症诊治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
同时要提升县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投入力度,完善独立传染病病区功能,提高检验检测、影像检查能力,提高县级医院平战转换能力。依托县级医院建设县级急救中心,加强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建立完善院前院内衔接机制和流程,依托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立完善县域120急救网络。
同时要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等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探索采用总额预付下的DRG支付、医共体下的总额打包支付等支付方式,饼对医院进行科学配置和精细管理,有效提升医疗、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供给效率。
此外,基层人才建设也是重中之重,《通报》指出,要根据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县级医院选派符合条件的业务骨干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储备高层次临床专科人才。强化县级临床骨干医师培训,积极开展儿科、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和产科医师、助产士培训,着力解决儿科、产科医师短缺问题。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给予县级医院更大的用人自主权,完善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