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病毒有3种突变体引起广泛关注,分别来自英国(B.1.1.7)、南非(B.1.351)和巴西(P.1)。新冠病毒突变是自然现象,目前还没有确切数据证明这些突变体会对新冠疫苗或中和抗体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已有数据证实存在中和滴度降低的可能。26日,Moderna公司宣布,为了提前预防新冠病毒突变体对疫苗保护能力的影响,他们已经启动开发新的疫苗。
有关南非突变体的两篇预印本文章研究了突变体与新冠疫苗及中和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现我们进行简单的概述,以便大家了解突变体相关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南非突变株病毒量较高,扩散较快,主要是在刺突蛋白上存在3个位点的突变:K417N、E484k 和N501Y。这3个突变与中和抗体的作用位点相关,可能会引起免疫逃逸。在题为“SARS-CoV-2 501Y.V2 escapes
neutralization by South African COVID-19 donor plasma”的研究中,选择6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和抗体,通过ELISA检测抗体与B.1.351突变株RBD的结合能力,以武汉发现在早期毒株为对照,结果发现有3种抗体能够结合原始毒株RBD,而不能结合突变株RBD,使突变株逃脱来自中和抗体的灭杀作用。并且美国的病毒专家Trevor Bedford对实验数据进行重新绘制,明确显示研究采用的康复者血清样本中,靶向突变株的中和抗体效价降低了。这一数据的降低可能意味着疫苗抗原需要作出改变,以适应突变株上的刺突蛋白的变化。当然如果预印本的实验数据得到进一步证实,可能就要在疫苗设计上进行优化,甚至会想流感疫苗那样,每年根据主要流行毒株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突变株。
在另一篇题为“mRNA vaccine-elicited antibodies to SARS-CoV-2 and circulating variants”的文章中,研究人员随机选择20名接种mRNA疫苗的志愿者,通过血液检测分析,发现南非突变株中和活性降低,但由于mRNA免疫引起的特异性记忆B细胞效应,可能对疫苗的长期保护作用影响不大。
本研究发现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8周,志愿者具有较高的抗S蛋白的IgG/IgM,血浆中和活性和RBD特异性记忆B细胞数量与感染新冠后自然康复的患者相近。利用E484K、N501Y及同时存在K417N:E484K:N501Y组合的假病毒突变株进行研究,发现志愿者血清对这3种突变体假病毒的中和活性均匀下降,表明接种疫苗引起的血浆中和活性降低,其中有26%(22个)的中和抗体对组合假病毒的中和活性下降超过5倍。并且靶向不同突变体有效的抗体对另一种突变体的中和活性可能会下降很多倍。
这些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突变体可能会影响人体免疫力和接种疫苗所带来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对新冠病毒进行长期持续的检测,并可能需要对疫苗进行更新,以应对新冠病毒的突变。现在,义翘神州已开发80多种重组Spike、N抗原突变体蛋白,涵盖了包括上述提及的突变位点在内的多种突变位点。具体详情可以扫码了解。
来源:生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