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21新健康”微信公众号。
据央视新闻3月6日报道,陈薇院士团队、钟南山院士团队均已分别部署新型疫苗的研发工作。
据悉,国家纳米中心团队正在和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合作进行疫苗新型纳米载体的研发,而在纳米颗粒作为载体方面,中国的基础研究位于世界前列。
此外,就在上周六,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的组织下,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广州锐博生物创始人张必良面向中国的疫苗研发者们进行了新冠mRNA疫苗开发生产的项目汇报。该项目作为钟南山院士领衔的攻关项目的子课题,已被纳入第四批科技部新冠肺炎重点研发计划。
01
跨界“融合”
据科技日报,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中心主任赵宇亮透露,国家纳米中心团队正在和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合作进行疫苗新型纳米载体的研发,相关合作已于去年开始,目前正有序推进。
“在纳米颗粒作为载体方面,中国的基础研究位于世界前列。但是过去纳米科研人员与疫苗的研发者之间没有交集。是新冠疫情结束了我们互相之间‘你干你的、我干我的’的这种局面。”赵宇亮说。
一些变革性的新技术改变了很多领域,包括疫苗研制。例如,已在国外进入紧急使用的mRNA新冠疫苗,就是通过人造纳米“蛋壳”(脂质体纳米颗粒LNPs)把激发体内抗体的RNA带进体内。
专家表示,纳米载体像一辆有导航的汽车,把药物运到指定地点,一方面提高药物的效率,另一方面减少副作用。
陈薇院士,图源:中国新闻网
此前,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合作研发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有条件上市。据了解,其使用的腺病毒载体“和纳米载体有共通之处,例如在大小上,两者都是在100个纳米左右”,该团队此前获批上市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也使用了同一技术。赵宇亮表示,涉及疫苗设计等方面,陈薇院士团队有着无可比拟的丰富经验。
“以前学科交叉之间存在盲区,例如互相之间并不知道对方的技术或研究进展。国家在不同领域之间怎么打破这个边界或者壁垒,形成充分的交叉、融合,应该是发挥我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赵宇亮说,把新的技术引入到疫苗研发领域,正在逐步引起重视,希望在“后疫情时代”有更多机制体制方面的探索。
02
全链条创新
另一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也在部署新型疫苗的研发。上周六,在其组织下,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广州锐博生物创始人张必良面向中国的疫苗研发者们进行了新冠mRNA疫苗开发生产的项目汇报。
钟南山院士,图源:新华社
国际上现有的mRNA疫苗,由于技术不同,有的需要在零下70摄氏度、有的需要在零下20摄氏度的条件下保存。而同样是mRNA疫苗,张必良团队开发的mRNA疫苗在2到8摄氏度的环境下保存半年仍然有效。
疫苗是给普通人使用的,相较于药物,载体的安全性要求极高,而且还有更特殊的要求——让mRNA在体内短时、高效表达,任务完成后即刻“消失”。
在前期药物载体研发经验的基础上,团队针对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出了自己的脂质纳米颗粒。张必良团队的新冠mRNA疫苗保存温度之所以能够大幅提升,也是由于此专利技术。
一支mRNA疫苗听似简单,但从合成原料、到辅助用酶,再到制剂生产,环节众多,要生产出用之于民的疫苗,全链条上任何一环的创新都不能掉链子。
据了解,在产能方面,锐博已做足了准备,现有厂房最大年产量足够大约一亿人份的疫苗用量。而谈及最新研发进展,据科技日报,张必良表示:“我们已经完成了动物攻毒试验等临床前的研究阶段,正积极稳步向前推进。”
03
陈薇:中国疫苗研发在世界上处于第一方阵
2月25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了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注册申请。该疫苗也是中国首个获批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
公开报道显示,该疫苗在武汉率先启动I期临床试验,4月12日在武汉进入II期临床试验。9月开展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在5个国家的70多家临床研究中心完成对4万余名受试者的接种。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新冠肺炎防治及疫苗应用专家媒体沟通会上,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董事长宇学峰表示,该疫苗在多个国家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标准严格,确保了试验结果经得起推敲。
“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现在疫苗研发到底达到了怎样的水准?”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陈薇院士斩钉截铁地答道:“第一方阵,毋庸置疑!”
陈薇说:“这是没有几个国家能做到的。所以,我们既不夜郎自大,也绝不妄自菲薄,学习别人更多的长处,做更好、更安全的疫苗,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自信。”
新型疫苗从研发到落地,必然牵起一个从零起步的产业链条,如何谋划部署,在国际竞争中不落人后?对于钟南山院士、陈薇院士来说,他们正在利用科技创新引领实践。
21新健康综合自:央视新闻、科技日报、海外网、中国新闻网、华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