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界面新闻
记者 |原祎鸣
编辑 |谢欣
3月29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公布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以下简称为《指南》),这是国内首版新冠疫苗接种指南,其从疫苗的种类、适用对象等方面都给出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3月26日和3月27日,中国两款新冠疫苗累计供应全球数量与中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数量双双破亿。然而,虽然此前中国已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针对新冠疫苗没有在约定时间内接种、安全性等问题始终没有官方的回答。而此次的《指南》正是对新冠疫苗接种的方方面面给出了指导,也可以是为中国人群的大范围规范接种提供了必要的指导。
首先,《指南》回答了中国人到底接种的是哪款新冠疫苗的问题。现阶段,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三种不同工艺新冠疫苗并获批使用(附条件上市/紧急接种)的国家。目前,中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
其中获批准附条件3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分别来自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这3款灭活疫苗的制造原理是使用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进行病毒培养扩增,经β丙内酯灭活病毒,保留抗原成分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
另有一款获批准附条件上市的疫苗是来自康希诺生物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属于腺病毒载体疫苗。其原理是将新冠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基因重组到复制缺陷型的人5型腺病毒基因内,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内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上述四种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结果显示,其保护效力均达到国家药监局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标要求。
第5种疫苗为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属于重组亚单位疫苗,生产自智飞生物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其原理是将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基因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基因内,在体外表达形成RBD二聚体,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这款疫苗在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指南》还回答了接种对象以及接种时间的问题。此前,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要求,60岁以上的人群、18岁以下人群、孕妇不建议接种,而这次《指南》表示,18周岁及以上人群都建议接种。
具体来看,由于临床试验研究入组的60岁以上及18岁以下人群数量有限,此前不推荐这些人群接种,但由于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且4个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在Ⅰ/Ⅱ期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建议接种。但18岁以下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仍然处于缺乏状态,因此暂不推荐这一部分人群接种。
此外,慢性病人群、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既往新冠患者或感染者都可以有条件接种疫苗(后两种人群需充分告知风险,由接种者个人权衡获益是否大于风险)。
《指南》还对五种新冠疫苗的接种方式以及忘记接种的补种办法给出了权威的说明。其建议,接种者如若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则应接种2剂;第2剂建议在接种第1剂后的3-8周内完成;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只需接种1剂;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接种3剂,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如若接种者没有按时接种第2剂或3剂的疫苗,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今早补种完成即可。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则需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
但《指南》也表示,这并非新冠疫苗接种的最终指南,随着更多新冠病毒疫苗的获批使用、疫苗临床研究数据的不断完善以及疫苗上市后监测和评价数据的增加,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指南》将适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