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 从年发3000万例到世卫“盖章”的无疟疾国家,中国是怎么做到的?

从年发3000万例到世卫“盖章”的无疟疾国家,中国是怎么做到的?

时间: 2021-06-30

 来源:界面新闻

记者 |原祎鸣

编辑 |谢欣

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给予的无疟疾认证,成为无疟疾国家。“对于一个在1940年代每年报告3000万例疟疾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显著的成就。”世卫组织在官网上写到。

中国也是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三十多年来第一个获得无疟疾认证的国家。该区域已取得这一地位的其他国家还有澳大利亚(1981年)、新加坡(1982年)和文莱达鲁萨兰国(1987年)。

消除疟疾认证是世卫组织对一个国家无疟疾状态的正式承认。如果一个国家以严格、可信的证据证明,至少在过去连续3年内,按蚊引起的本地疟疾传播链在全国范围内已被阻断。同时,一个国家还必须展现出防止疾病再次传播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世卫组织会授予该国家消除疟疾认证。

而中国自2017年以来已经连续4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报告。2020年11月,中国正式向世卫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2021年5月1日至27日,世卫组织专家组抽取了湖北省、安徽省、云南省和海南省代表中国接受世卫组织的现场评估。

疟疾曾是长期困扰中国的传染病之一,1942年,重庆市大渡口钢铁厂疟疾流行,工人被有传染性的雌性按蚊叮咬后即受染,仅一厂的发病人数就达到了1000余例。上海也曾是疟疾流行区,上世纪50-60年代曾有两次流行,发病率高达3000/10万以上。疟疾曾严重威胁着中国人的生命健康。

而从20世纪40年代时每年3000万疟疾病例、30万人死亡报告,到如今拿到“无疟疾认证”,七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在研发、精准防控上都做出了巨大努力。

1967年,中国启动了一项来自60个机构的500多名科学家参与的“523项目”——一项旨在寻找疟疾新疗法的全国性研究计划。1970年代,参与项目的科学家从中草药中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时至今日,青蒿素联合疗法仍然是最有效的抗疟药物。“523项目”项目组组长屠呦呦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9年,屠呦呦团队还针对青蒿素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世卫组织对其提出的方案给予了高度认可。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全国疟疾等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和疟疾实验室检测网络、制定“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的工作策略,探索总结出疟疾报告、调查和处置的“1-3-7”工作模式(1天内报告病例,3天内复核和流调,7天内开展疫点调查和处置)。据《人民日报》报道,这一模式成为了全球消除疟疾工作模式,被写入了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中并推广应用到了全球。

在1980年时,世卫组织还尚未建议使用蚊帐控制疟疾,而当时中国已经成为最早广泛使用药浸蚊帐预防疟疾的国家之一。到1988年,中国已经分发了240多万顶蚊帐。

到1990年底,全国疟疾病例总数骤降至大约11.7万例每年,疟疾死亡人数减少了95%。

2003年,在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的支持下,中国加强了培训、人员配备、实验室设备、药品和蚊虫控制,使病例进一步减少;在10年内,病例数量进一步下降到每年约5000例。

抗疟的几十年来,中国始终为居民免费提供一揽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中国,所有人都可以获得负担得起的疟疾诊断和治疗服务,无论其法律或经济地位如何。

但世界是一个整体,当疾病来临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世界疟疾报告》,估计2019年全球有2.29亿疟疾病例,导致40.9万人死亡,其中5岁以下儿童是最易受疟疾影响的群体,2019年,儿童占全球疟疾总死亡人数67%(27.4万人)。其中,世卫组织非洲区域疟疾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90%以上。

因此,虽然中国自2017年开始便已经没有了疟疾的病例,但也在持续性地援助非洲。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曾在“中国抗疟产品如何助力全球疟疾防控”研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每年仍然有近3000例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假如非洲的疟疾不消除,中国也会永远受到威胁。”

分享到:
共执行 200 个查询,用时 0.168622 秒,在线 20 人,Gzip 已禁用,占用内存 2.795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