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 药品带量采购三年了,它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药品带量采购三年了,它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时间: 2021-11-04

 来源:界面新闻

记者 |原祎鸣

编辑 |谢欣

自从2018年下半年“4+7”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为“带量采购”)已经有第五批正式落地,三年后,带量采购给国人生活与医药产业带来了什么,国家医保局给出了答案。

11月3日,国家医保局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共同发布《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以下简称为《蓝皮书》)。《蓝皮书》跟踪分析了国内31个省份的804家医院(含596家三级医院,218家二级及以下医院)的用药情况,认为带量采购大幅度降低了药价,并且实现了仿制药对原研药品的替代。目前,五批带量采购共覆盖218种药品,覆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性乙肝等慢性疾病和常见病的主流用药,平均降价54%,中选药品价格从国际价格的2-3倍以上下降到了与之相当的水平。

另一方面,《蓝皮书》总结到,国家带量采购将原研药与同等质量的仿制药放在同一平台公平竞争,让竞争结果直接与销量挂钩。在这样的模式下,原研药不再享受超国民待遇,第一批集采药品原研药使用量占比从22%降至11%;其中,用量较大的例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原研药占比在集采“4+7”试点地区从50%降至25%,在其他地区从37%降至11%。

此外,带量采购还明显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用药质量水平,全国使用过评仿制药及原研药等高质量药品的比例达到90%以上。而这也激发了仿制药的活力,使得药品生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头部药企将发展重心转向首仿、难仿药品的开发。具体来讲,为了享受改革红利、抢占市场,仿制药企业不断加大一致性评价投入力度。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537个通用名品种、2696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

实际上,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在带量采购外,重启新药医保谈判也同样影响深远。

《蓝皮书》指出,2016—2020年上市的34个创新药均被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其中4个品种在2017年版医保目录调整时进入医保,1个品种为18年谈判药品,9个品种在2019年版医保目录调整时进入医保,12个品种在2020年版医保目录调整时进入医保,8个品种尚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调入的品种中,药品从上市到进入医保的时间大概在4-9年不等,而2019年这一时间降至1-8年不等,到了2020年,这一时间进一步被缩短到了6个月至5年不等。

例如,信迪利单抗从2018年12月上市到2019年进入医保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依达拉奉右莰醇从2020年7月上市到2020年12月进入医保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伊沙佐米、安罗替尼、塞瑞替尼等从上市至通过2018年药品谈判也都仅用了半年左右时间。

从临床使用数据来看,创新药进入医保后金额和用量在短时间内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2017年谈判药品的各季度用量同比增长率在100-135%之间;2019年第2、3季度,这一增长率高达1349%、1582%%。到了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药用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2019年新增谈判药用量增长率依然很高,第3、4季度用量同比仍然增长了657.6%、768.6%;2020年新增谈判药品在2021年3月1日实施,当季度用量同比增长率即达到55%。

此外,罕见病也是不可忽视的领域之一,《蓝皮书》指出,2009年版医保目录包含了22个罕见病用药,覆盖13个病种的罕见病;2017年版医保目录包含30个病种的罕见病用药,覆盖15个罕见病;2019年版医保目录包含39罕见病用药,覆盖19个病种的罕见病;2020年版医保目录包含45罕见病用药,覆盖22个病种的罕见病。

2009年,已在医保目录中的罕见病用药金额及用量稳定增长,但增长率逐年降低;2017年版调入药品在目录实施后一年内金额增长率在100%以上,2019年调入的药品临床用量较小,但金额用量增幅明显。

分享到:
共执行 200 个查询,用时 0.175075 秒,在线 31 人,Gzip 已禁用,占用内存 2.791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