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带量采购从该政策的出台到落地实施以来,一直是行业话题热搜榜的焦点。然而,就在第二批带量采购这场赛局即将上线的“前夕”,非试点地区河北省跟标4+7之后,中标产品供应不足,邀请相关厂家来参加采购,连发三则通知。这一消息瞬时就引发了一轮热议。
1.施贵宝放弃一方市场或是战略调整使然
其实,有关中标产品的供应保障能力,早在4+7”政策出台之时,就有专家担忧过这个问题。虽然企业在竞标的过程中,已提前从产品的供应能力、运营成本、盈利、政策等各方面都作了精准地评估,才敢以“低价”换取11城的市场,并与医保局签约供应合同。但是,对于原料药、能源等价格暴涨的突发情况,企业始料未及,面对产业链上游的成本压力,原本有盈余的空间“无利可图”。那么,主动放弃市场或是一种战略选择,也或是“无奈之举”。
然而,据施贵宝内部人士此前透露,福辛普利钠片已无销售、市场、医学及支持部门,产品也已停止推广。业内人士猜测或许是出于扩增生产线的成本压力或需要在7月就开始供应的时间问题等因素,故而放弃这一市场。也就是说,此次施贵宝的举动或是战略调整。众所周知,在国家4+7带量采购方案中,采购品种目录范围包括原研药、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按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批准的仿制药品。而除了原研药,现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仅216个(按受理号计),国内4+7竞争尚在价格上,未在产品的布局上。施贵宝在河北放弃福辛普利钠片(10mg*14片)的市场,后续还可以通过手中多款原研药入围下一轮4+7,更何况施贵宝在第一轮4+7是“获胜方”,对招标各环节比较了解,或比其它原研企业略胜一筹。而对于本土企业而言,过评产品少,且不能降低质量要求或改变工艺流程来消化产业链上游激增的成本。放弃太“难”,继续“难上加难”。
2.1款无原料自供的中标产品暂“出局”其它4款面临风险
4+7对于国内企业来讲是一场持久战,后备力量(原料药)是否强大直接决定了企业在这场赛局中的胜败。如上所述,施贵宝可以“轻松退赛”,是其手中有足够砝码,无论是通过仿制药还是创新药的重新布局,均能扭转失利的局势。而对于国内仿制药企业,在无自供原料的条件下,将会随时面临产业链上游成本上涨的压力,进而考验中标产品的供应能力。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在调研过程中就碰到过一个实例。2018年12月,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以0.148元/片的价格中选,考虑到单一货源承诺以及提前预付款,当时京新药业认为,即便是上述低价仍有钱可赚。但意料之外的问题却发生了,由于生产该药片的一种原料价格由原来的1000元/kg上涨至1700元/kg,药片生产成本随之水涨船高。为此,京新药业只好先尽量从管理上去压缩该药品的生产成本。
但遭遇原料药价格上涨的风险不仅限于浙江京新的苯磺酸氨氯地平,还有4款4+7中标产品,即成都倍特的头孢呋辛酯片、施贵宝的福辛普利钠片、安必生的孟鲁司特钠片、四川汇的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其中,施贵宝的福辛普利钠片在河北出局,而其它三个中标产品获存在同样的潜在风险。在“2019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PDI大会)会上,上海沪源医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王向旭先生在演讲报告《从4+7中标谈进口原料药选择的重要性》中谈到,制剂与原料药好比风筝和线,风筝飞多远和多高都是线决定的,原料药对制剂里至关重要。
在王向旭先生的报告中,他认为当下国内原料药的现状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环保压力;二是垄断品种逐日攀升;三是质量问题;四是来源不明。对于垄断品种不断增加的情况,王向旭先生展示了一组数据,目前国家药品批准文号一共是9069个,其中进口509个,国产是8560个,原料药数量1831个,一个原料平均不到5个批准文号。尤其在2018年底,已有202个品种被垄断。同时,在原料药来源不明的讨论上,他提到,2017年,我国向印度进口的原料药,除7600吨的主要用于食品和日化的薄荷醇系列、以非原料药通用名称进口的原料药外,有316个品种、约250个买家、2150余吨,其中无上市许可的原料药占比很大。可见,我国原料药垄断、混乱的现象日益突出,亟需相关部门采取有利的措施规范市场运营。
截止目前,部分观望的非试点地区也逐渐加入到4+7集采队伍中。福建、青海、河北三省已出台全省跟标4+7的具体方案。江西、山西太原早前发文,国家带量采购中选品种的应用情况进行摸底,以跟进4+7。
此外,山东省将在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含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开展4+7集采的25个药品的使用数据调查统计工作。还有内蒙古、江苏省无锡市、青海省在药品采购相关文件中,有意为4+7集采的价格联动做好准备。可以预见,非试点地区还要扩大,甚至全国铺开,而中标企业的产品供应量只增不减。
来源:药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