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健康照护模式,必将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每一个人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及各类工具,更多的参与到自我医疗管理和健康管理的决策中去,医疗健康产业也将迎来个性化时代。
在这一大趋势之下,移动医疗领域各类APP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但依然没有真正触及大家希望保持健康,管理亚健康和远离疾病的痛点。面对“互联网+”以及5G新时代的新机遇,健康管理的未来之路究竟怎么走?
从“治”向“防”的转变
健康管理行业最早起源于美国,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比美国晚了数十年,原因是支付方的情况不同,诉求的迫切程度也就不同。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颁布健康维护组织法,首次广泛推进了让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医疗支付控费的做法。为了降低成本,保险公司大力推行用户的预防保健,从而减少了人们看病的频率、降低了医疗费用。总结美国的情况,即医疗支付商业化,以市场竞争促进控费,因此诞生了既省钱又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预防型健康管理模式。
而中国则是另一种发展方式。由于商业医疗保险不是主流支付方,所以缺乏这种通过预防管理来节省费用的驱动力。
中国健康管理的需求方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原因是近年来企业对员工的医疗健康福利产生了更大的重视,也就有了优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是商业医疗健康险企,它们需要健康管理行业的协助控费。而正在掀起的健身、健康饮食潮流,也让自主获取健康服务的个人逐渐增长。
据动脉网统计,2018年健康管理行业的融资共发生26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超过11.6亿人民币。
与去年运动健身领域的火热相比,今年健康管理类的平台产品再次复苏,成为资本的宠儿。
现在国内健康管理行业联系起了体检机构、保险公司、健康智能硬件、基层医疗机构的产业上下游各环节,主要的业务包括生活方式管理、病种信息化管理、体检优化、健康数据分析等。
医疗健康从“治”向“防”的改变,在近几年发生得尤其之快。传统的医疗体系正在被健康管理服务颠覆,也在逐渐关注和跟进这个后起之秀的行业。
政策加持下构建行业“新蓝图”
目前虽然存在企业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管理、健康管理信息化系统、家庭医生保健等不同方向的业务模式,但目前市场上对于健康管理来说还是没有明确的定义,以养生保健为主的服务业仍然在抢占“健康管理”的市场概念。
而现如今,健康管理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无论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亦或是《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健康管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随着慢病患者、儿童、孕产妇等不同主体的健康管理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推行实施,我国健康管理产业正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多角度的政策支撑网络。
这样的背景下,健康管理的领域势必还会涌入更多的参与者。未来,如何将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和健康管理相衔接?如何将健康管理整合到医学模式中?这些都有待行业来共同解答。
来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