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 卫健委掌舵:挂牌成立一年半,出台328项重磅政策,革新7大领域

卫健委掌舵:挂牌成立一年半,出台328项重磅政策,革新7大领域

时间: 2019-10-14

 大海航行靠舵手。

 

对于艰难的中国医改之路来说,每一次的前行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政策的破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挂牌成立已有一年半。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卫健委都做了什么,在哪些领域推动了改革,卫健委掌舵的大方向是什么?

 

我们梳理了卫健委成立之后发布的328项政策文件,试图从中发现卫健委的工作重心。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数据,自挂牌成立以来,国家卫健委共发布了328项政策文件,聚焦在信息化建设、药物管理、互联网医疗等7大领域。(注:本文研究样本来自国家卫健委官网“首页 > 信息 > 信息公开”一栏,时间段为2018.3.27-2019.10.9)

 

2018年3月,国务院开启机构大改革,卫健委和其它24个机构一样,是国务院改革方案中新组建的一个机构。3月27日,在原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大院内,国家卫健委挂牌办公,人们在新的门牌前抢着合影。

 

相机除了记录下人们的微笑,还记录下了这样一个时刻:

 

中国医改,再度启航。

 

使命


2018年,医疗行业发生了大变化。

 

2月28日,党的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在医疗领域,新组建成立了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医保局。

 

国家医保局的主要职责是医保控费、基金监管、信息化建设等,而国家卫健委的职责定位则几乎涵盖全行业,是中国医改的实质舵手。其负责拟订国民健康政策,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应急,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拟订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政策措施……

 

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的组建,承担着公众对“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的期待。

 

本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重新定义了政府—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重新界定了政府的职权边界,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积极探索。具体操作原则有两个:第一个是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的“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

 

第二个原则没有给出专门的文字表述,但在方案中明确界定的各机构职责中,均没有赋予部委制定改革方案和主导改革的职责。对于所在行业的改革,若有表述,则为“协调推进”或“统筹推进”。

 

这意味着,此次机构改革方案致力于改变此前部门自行设计本部门本系统改革方案并领导改革的弊病,而是让超越部门利益的权威机构设计改革方案,领导推进改革。

 

3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经过投票表决,马晓伟当选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曾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担任过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辽宁省卫生厅厅长、卫生部副部长、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履历可谓不同凡响。

 

3月27日,国家卫健委正式挂牌办公,级别为正部级,下设医政医管局、体制改革司、基层卫生健康司等23个部门。

 

当时国家卫健委挂牌的照片一度刷屏,人们似乎已预感到,行业的变局将起。

 

运筹帷幄


从出台的政策利害性来看,与国家医保局在医保领域的大刀阔斧相比,国家卫健委显得温婉许多。

 

如果说国家医保局给医疗行业开出的治疗方案是动刀手术,那么国家卫健委开出的治疗方案是慢病调理。

 

成立一年半,国家卫健委共发布328条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梳理起来,并不都是给行业带来直接革新性的政策,大部分政策都像是不经意的一处落子,但对于医改这盘大棋来说,却又实属必要。

 

某种程度上讲,国家卫健委更像一个老练的棋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在十年之外。

 

下面本文将从产业的视角出发,以半年作为一个阶段,梳理国家卫健委的关键举措。

 

第一阶段(2018.03-2018.09):建立行业标准、规范、信息化是大方向

 

(本时间段内国家卫健委出台的重要政策)

 

在挂牌办公的第二天,卫健委发布了4个有关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如“关于发布《丙型肝炎诊断》等7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和“关于发布《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等两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通告中提到的强制性行业标准和推荐性行业标准都将于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4月初,国家卫健委烧出“头把火”,直指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管理。一纸《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的通知引起行业巨震。本文件正式公布了最新的甲类、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目录(2018版目录),对需经许可配置的甲类、乙类大型医用设备进行规范。

 

《目录》中的甲类管理目录由12个减至5个,首次配置大型医疗器械纳入甲类管理目录的价格低限由500万元人民币调整至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乙类管理目录由5个调整为7个,首次配置的1000-3000万元人民币间大型医疗器械纳入乙类管理目录。

 

9月份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给行业引起了重大影响。文件中涉及到医院的评级、达标等核心问题,备受各级医院关注。

 

在这半年里,国家卫健委共发布152份政策文件,文件主要集中于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在家庭医生、互联网医疗、健康护理、电子病历等领域发布了重磅文件。

 

第二阶段(2018.10-2019.03):医疗资源下沉和智慧服务是重点

 

(本时间段内国家卫健委出台的重要政策)

 

2018年10月的最后一天,国家卫健委发布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考核指标》, 该计划根据医疗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分为两个版本。每个版本中,都对信息化进行了要求。

 

医疗机构版本中,一级指标包含12个,二级指标39个,合计分数100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版本中,一级指标包含6个,二级指标15个,合计分数50分。随着本政策的出台,医改的信息化建设第一次被量化。

 

进入2019年,国家卫健委仍然不紧不慢的下了一些“闲棋”。新年出台的几项政策,有对采血班组的表扬,有征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的建议。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将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等20个省市列为试点区域。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卓越路径。

 

随后,国家卫健委还为智慧医院的建设方向定了调。3月1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卫健委按照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应涵盖的基本服务内容,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环境,确定出5个类别共17个评估项目。

 

在这半年里,国家卫健委共发布116条政策,在药品管理、诊疗规范、智慧医疗等领域发布了重磅文件。

 

第三阶段(2019.04-2019.09): “健康中国”蓝图突显

 

(本时间段内国家卫健委出台的重要政策)

 

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当天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相关情况。这两份重磅文件是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制定的。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出席发布会并对政策做了解读,他认为健康中国的实施要围绕这4个方面:在定位上,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在主体上,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在行动上,努力从宣传倡导向全民参与、个人行动的转变。

 

当月下旬,国家卫健委还发布了“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决定在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2019年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工作,并对智慧医院的分级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届时,医院的“智慧”与否将成为医院考核的一部分。

 

9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全民健康信息化为基层减负工作措施的通知》。文件中透露,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原有200余个信息系统进行清理整合,并发布信息系统目录清单,凡未列入目录清单内的,基层可拒绝报送数据。对直接以及委托第三方机构要求基层报送的报表,凡未纳入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的,原则上不再要求基层报送,确保报表数量减少30%以上。

 

在这半年里,国家卫健委共发布59条政策,在社会办医、医联体建设、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领域发布了重磅文件。

 

截止目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政策,是10月9日发布的《关于印发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的通知》,该目录涉及药品33个,大部分药品集中在了肿瘤、遗传性罕见病领域。

 

革新


这一年半以来,医疗行业发生了大变化。

 

通过对其过去一年半发布的328份政策文件的梳理,我们发现国家卫健委的政策主要是在国家层面指导未来十余年整个社会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2030年的健康中国是它务必抵达的地方。

 

在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之外,我们从产业的角度,梳理出卫健委政策影响较大的7个领域。从中长期来看,这7个领域都正在或者即将发生很大改变。

 

1.行业标准与工作规范制定

 

成熟的标准和工作规范对一个行业至关重要,对事关生命与健康的医疗行业来说更应该如此。

 

国家卫健委成立以来,发布的政策文件有上百条涉及行业标准与工作规范的制定,从妇幼健康建设服务标准、丙肝诊断标准到食品安全标准,国家卫健委的政策可谓面面俱到。

 

2018年7月,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联合制定《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对处方审核的基本要求、审核依据和流程、审核内容、审核质量管理、培训等作出规定;9月,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宣布新修订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讨论通过,并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行业要形成成熟的标准与工作规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个需要时间去积淀的过程。但是随着愈来愈多行业标准的出台,人们有规可循,行业也将会愈来愈规范。

 

2.家庭医生

 

去年4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有关家庭医生签约的文件,就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目标和内容作出具体安排。文件中提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签约服务,确定签约费、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在考核方面,各地要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考核评价机制,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绩效考核范围,定期组织考核,考核结果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主要负责人的薪酬挂钩。

 

从这里开始,家庭医生签约就成为了国家推行分级诊疗政策落地的关键一环,家庭医生签约的工作重点也由“量”转为“质”。

 

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这个领域还存在着家医服务工作量大、履约质量差、医生积极性不高、监管考核难以及数据相互孤立等问题。

 

据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2020年家庭医生服务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为1700亿元,由此可见这个领域的前景。痛点,即意味着商业的可能。

 

3. 基层医疗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好的服务体系到底好不好,也要看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基层医疗市场是中国医疗的主战场,人口基数大,医疗需求极其旺盛。同时,基层医疗能力弱,基础设施差,高质量医疗服务供给缺乏。由于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强基层医疗水平建设一直存在如何切实落地的问题。

 

2018年8月9日、10日,国家卫健委连发《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两文,分别从绩效考核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两方面为医联体建设做了详细部署。

 

在10月末,国家卫健委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500家县医院(包括部分贫困县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要分别达到“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要求的发展目标,力争使我国90%的县医院、县中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

 

4.医疗信息化建设

 

数据,向来有信息时代的“原油”之称。

 

和国家医保局一样,打破数据的壁垒、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国家卫健委工作的重点。

 

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是国家卫健委的一个重要举措。2018年6月,国家卫健委联合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发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提到了要切实发挥电子健康档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中的基础支撑和便民服务作用,根据各地基层信息化和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水平以及居民健康服务实际需求,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方便群众查询自身健康信息,调动群众参与自我健康管理的积极性。

 

次月,国家卫健委下再度发布了有关医疗信息化的重磅文件,文件提出到2020年,三级医院要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医疗机构通过省级、地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实现地市级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电子健康卡就可在任一医疗机构挂号就诊、检查检验、信息查询等。

 

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对原有200余个信息系统进行清理整合,并发布信息系统目录清单,强化数据统一采集和规范管理。

 

5.互联网医疗

 

从2014年的移动医疗元年开始,互联网医疗一直是行业创新企业最为集中的领域。政策,经常牵涉到该领域企业的命运。

 

2018年9月,3份重磅文件的出台,让这个领域“炸了锅”。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互联网+医疗”服务领域的基本规则,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

 

文件中根据使用的人员和服务方式将“互联网+医疗服务”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远程医疗,由医疗机构之间使用本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第二类为互联网诊疗活动,由医疗机构使用本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直接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第三类为互联网医院,包括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以及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

 

3份重磅文件不仅明确了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服务的定义及范围,还对互联网医院及人员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明确了法律责任主体。

 

这3份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卫健委加强了互联网医疗服务新业态的准入和监管,努力营造出有利于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6.健康护理

 

护理工作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患者疾病急性期、慢性期以及临终关怀期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7月,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使护理队伍长足发展和护理服务供给更加合理,还透露了我国护理行业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注册护士总数要超过445万。

 

过去护理工作主要是在医疗机构内为患者服务,围绕贴近患者和贴近临床的护理是工作的重点。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现在的护理服务重点也在向贴近社会进行转移。

 

现在护理逐渐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包括老年人、孕产妇、新生儿、母婴保健在内的全人群提供护理,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护理,为全人群提供专业照顾、健康管理、心理护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

 

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情况。到2018年底,注册护士总数超过了400万,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将近5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比近70%,而以往护士队伍以中专为主。

 

7.药品管理

 

药价调控、药品管理,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也是一件关切民生福利的大事。

 

2018年4月,国家卫健委在中日友好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切入点、药价管理等热议话题,国家卫健委首次给出了官方答案。

 

在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支持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与药品零售信息共享,探索放开院外处方和第三方配送,打通在线问诊、处方、药品配送到家全流程。这些动作表明,市场探索已久的互联网医院在线处方、药品配送将迎来正式放开。

 

去年11月,国家卫健委下发了《关于做好17种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配备使用工作的通知》,医院不得以医疗费用总控、医保费用总控、“药占比”和药品品种数量限制等为由影响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与合理用药需求。

 

在今年4月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回顾了过去一年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新增17种抗癌药进入医保目录,价格平均降幅为56.7%;开展抗癌药省级专项采购,共有1714个药品降价,平均降幅10%。

 

结语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大部分行业早已斗转星移、脱胎换骨,而医疗健康行业是观念和体制始终未有大的变化的少数行业之一。

 

卫健委背负着国家深化医改的使命。在过去成立以来的一年半里,国家卫健委没有举棋不定,也没有仓促落子,完成了一个不错的开局。

 

但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雾里看花,健康中国离我们若远若近。

 

距2030年,还有十年。

 

十年之期,不长不短。

 

十年之后,我们将站立在一个怎样的中国?

来源:动脉网

分享到:
共执行 200 个查询,用时 0.161326 秒,在线 43 人,Gzip 已禁用,占用内存 2.876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