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医学新视点 2021-07-29
我们能否重回新冠大流行前的生活?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不少人仍然对此抱有期待。然而,不同地区的接种进展差异、新出现的突变株,仍然为疫情防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近期,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一篇观点(Viewpoint)文章,三名医学专家探讨了新冠疫情的四种走向——永久根除(eradication)病毒,区域性消除(elimination)疾病,和新冠病毒共存(cohabitation),或者,疫情始终如大火一般传播(conflagration)。
作者是分别来自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和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传染病专家Aaron Kofman博士、Rami Kantor博士和美国科学院院士Eli Y Adashi博士。
根除新冠,还是区域性消除?
根除意味着,我们需要将新冠病毒疾病的全球流行率永远降至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所诱导的群体免疫是必经之路,而且两者带来的免疫力必须高度、持久有效,且能够防止二次传播与重复感染,还要能够抵御当下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变株。
文章指出,这些要求都可谓“严格”,根除新冠可能是“一个过于雄心勃勃的目标”。
然而,人类曾经战胜过天花——这也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高度传染性病毒,最终被根除。在疫苗的预防下,可经气溶胶传播的麻疹和风疹也已经在人类消除疾病的目标清单上——与根除相比,消除的区别在于疾病流行率降至零是区域性而非全球性的。参考这些疾病的防控经验,几位专家提出,短期内消除新冠可能是一个相对现实的目标。
对于一些疫苗接种率足够高的地区,消除可能并不遥远。作者认为,相比天花的动物宿主未知,新冠病毒的防控更需要考虑人畜共患传播风险,更需要通过疫苗接种防止病毒跨物种传播,“如果缺乏持续的疫苗接种工作,持久消除新冠可能都难以实现,更不用提根除新冠了。”
在疫苗的保护下,与新冠共存
在没有彻底根除或大量区域消除新冠病毒的情况下,“和平共存”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偶尔会出现新感染,但更可容忍的局部流行(endemicity)很可能会取代大流行(pandemic)。
疫苗带来的保护可以防止感染者出现最严重的疾病表现、中断病毒传播链、并抵御大多数新出现的突变株。现有证据表明,这有望实现,比如重复感染的记录仍然很少,接种疫苗后发生感染(突破性病例)也很罕见,在现实世界中疫苗也展现出了减少感染传播的作用。
在共存状态下,一些疫苗接种率高的区域也很可能是“无病毒区”,而在“无病毒区”之外,大多数新发感染的发生会减缓,持续保持在低水平或以零星爆发的形式出现。预计此类新发感染将主要发生在疫苗接种不足的人群中。接种疫苗人群中也可能出现罕见的突破性感染,这主要是由于疫苗保护力难以达到100%,个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病毒突变。
随着疫苗可及性的改善、接种率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病毒复制或突变产生减少,“无病毒区”可能会不断增多。但同时,考虑到抗体水平的变化或突变株的免疫逃逸等因素,也可能需要加强免疫来维持这一防控局面。在出现新的局部爆发时,也仍需要实施和遵守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
文章提出,如果自然感染暴露或接种疫苗带来的免疫力越来越普遍,从长远来看,我们在感染新冠后的症状,可能就像季节性冠状病毒引起的一场普通感冒。
警惕新冠病毒强劲传播
文章提醒,如果大部分人口疫苗接种不足,新冠病毒则仍将保持强劲的传播势头,疫情如大火一般,稳定保持在中等程度的局部流行(endemicity)。
更糟糕的是,这将为病毒提供持续的复制和适应人体的机会,从而发生免疫逃逸。此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报道的两例疫苗突破性感染病例,就提示了病毒突变的影响。
在作者看来,这场新冠传播的“大火”烧到什么程度,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的有效性和不同地区人群对疫苗的接受程度。在这个问题上,目前不同疫苗对于突变株的效果令人关注,需要更多数据来验证。而如果全球大部分地区疫苗供应有限或效果不理想,那么更大规模的爆发恐怕难以避免。
文章最后强调,当下,全球还有不少区域处于新冠“大火”之中,扭转这些地区的疫情态势将需要能够抵御新冠突变株的疫苗来建立群体免疫,开发突破性的高效疗法将有助于加速全球复苏。最终,不同地区的最终结局将取决于全球的整体选择和现实状况,以及新冠病毒的突变发展趋势。
注:原文有删减